蝎子既是一种名贵药材,又可制作高级菜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来养蝎逐渐成为特养的热门,但许多养蝎者由于对养蝎技术掌握得不好,以致效益不高。要养好蝎子,应掌握如下一些技巧。
1.就近引种 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2.避免惊吓 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3.食物新鲜 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4.孕期护理 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5.产期护理 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6.幼蝎的饲养 小蝎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后,食欲大增,一天要吃一只小昆虫。而幼蝎捕食能力差,体力不如作为饲料的大黄粉虫等昆虫,而无法刺死昆虫,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它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7.防逃措施 蝎子不能飞,但极善爬行。因此,无论是盆养、箱养,还是池养、架养,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有机可逃。
8.蝎子的呼吸器官和生殖系统均在身体下部,因而最怕水浸。蝎窝下绝对不能有水沟水窝。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4~5天就要换一次新水。如长期让蝎子饮变质的水,蝎子会得病而死。
9.蝎子有毒,敌害不多。但最可怕的是老鼠,夏天老鼠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冬天蝎子冬眠无防卫能力,容易被老鼠吃掉,很难防范,因此,防鼠害工作一定要做好。
养蝎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好蝎窝蝎子喜欢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应建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做到上干下湿,尽量模拟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能使它昼伏夜出.
二、严格控制好温湿度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
三、饲养要适当公蝎过多,会扰乱母蝎正常产仔,幼蝎过密会造成强弱不均,强者欺弱,造成互相残杀.他俩的饲养实践表明,母蝎每平方米不可超过500只,二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4000只,三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只,四龄以上成蝎每平方米以2000只为宜,只有低密度饲养,才能减少蝎子的互相残杀.
四、饲料喂养要多样化蝎子的主要饲料是黄粉虫,但不能单喂一种,应收集多品种的昆虫当饲料,如地鳖虫、黄粉虫、蟑螂以及各种飞翔的昆虫混合作饲料.在饲喂时每次食料不宜过多,否则蝎子会死亡.蝎子喜欢吃活的虫子,注意及时清理食料中死亡的虫料.同时,平时应多注意满足蝎子饮水,还可适当喂些西瓜皮和菜叶等多汁饲料.
五、及时分离各龄蝎子在蝎子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大的蝎最容易吃掉体质弱的小蝎,未蜕皮的能吃掉正在蜕皮的残弱蝎子.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事先准备好其它器皿、栖具,及时把不同大小和强弱的蝎子分开饲养,否则容易造成养蝎失败.
六、严防不利因素的侵袭氨水、化肥、农药不能放在饲养室附近,以防它们的气味影响蝎子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要防老鼠、壁虎、蚂蚁的侵袭危害.除此之外,小蝎容易逃跑,因为它的逃跑能力比成蝎强,所以母蝎生产小蝎后,四周应装上玻璃,防止它外逃.
七、做好公、母蝎的搭配和分离饲养公、母蝎的适宜搭配比例为1∶3.在母蝎受孕后产仔蝎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要把公蝎捉开另外饲养,以防扰乱孕蝎产仔蝎或吃掉小蝎子.
八、做好疾病的防治蝎子虽然一生中疾病很少,但也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伤、弱、残、病、死蝎要及时处理掉,仍可利用的可制成干蝎,售给当地医药商店.在蝎子非产期及蜕皮期,对蝎窝要进行卫生清理消毒,发现有幼蝎蜕皮困难猝死时,应在各种饲料中加喂维生素、土霉素、葡萄糖、食母生等药物,让蝎子间接吸取营养,减少疾病的发生. 家庭养蝎技术经验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能, 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社会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野生资源缺少,人工养殖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家庭养蝎投资少,省工省力,技术不复杂,经济效益高,利用10 平方米闲房室内养殖7500条母蝎,2500条公蝎,每条母蝎每年可产仔蝎20 条,每条仔蝎售价三角线,年收入可达4~5万元。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 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 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 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 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待清理干净后, 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 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 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 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 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二、 家庭养蝎技术: 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 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度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7天即可变为成虫。将成虫放入产卵盒内, 加上适当的麦麸和菜叶喂养使其产卵繁殖。 产卵盒可用木板钉成方形木框,木框内壁贴上透明胶布,以防成虫爬出外逃,框底钉上40目不锈钢纱网(好象一个筛子),纱网上入一层纸,纸上撒一薄层麦麸子供成蛹食用,成虫就可透过纱网将卵产在纸上。这样每隔7天可将带有虫卵的纸卷起另放入盛有麦麸子的容器里孵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5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小幼虫。幼虫一生需蜕6次皮后再变为蛹。幼虫的生长过程中可选择不同大小的幼虫来喂不同龄期的蝎子。 7.蝎子的饲养管理: (1)食料投喂:家庭小规模养殖蝎子其主要食料是喂鲜活的黄粉虫。大蝎子喂大黄粉虫,小蝎子喂小黄粉虫,一般每日可按5~7 条蝎子吃一条黄粉虫来计算投食量。投食时将黄粉虫励在小塑盘中, 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寻食的场地上。也可多喂一点食料,以免蝎子争食凶斗造成残害。 (2)供水:用吸足水的海棉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最好是每天的下午6点钟洗换一次海棉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引起蝎病的发生。蝎子除从海棉块内吸收水分以外, 还可以从泥土里吸取一部份水分。 根据这个特性人工养蝎在做好海棉体供水的同时,还应每隔3~5天在上午8点钟时,用喷壶均匀地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喷洒清洁的可饮用水,达到泥土湿润但不积水为好, 以满足蝎子对水分的需要。 (3)种蝎的选择与管理:应选择体型大、体表发亮健壮活泼,食欲旺盛,尾部向背弯曲,适应性强的蝎子做为种蝎。种蝎的饲养密度不要太大, 要防止因交尾场所不够而互相残杀。交尾期间,场地要平整, 窝内要干燥,饮食要充足,温度要保持在33℃~36℃为宜。 (4)孕蝎的饲养管理:如发现母蝎腹部肥胖,而且透过膜壁可见到腹内有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说明此孕蝎快要产仔了。 产仔孕蝎的适宜温度是 33℃~36℃。温度偏低会延长孕期,而且可能导致难产,死胎率也高, 所以温度对孕蝎是十分重要的。 对这样临产仔母蝎应及时地挑出来单独放在产房内;做产房的容器采用玻璃罐头瓶或塑料瓶均可。 (5)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 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 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 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 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 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 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不然, 仔蝎与仔蝎之间也会互相残食,往往以强食弱。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 ~4天不进食。 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 8.蝎病防治: (1)蝎房、蝎池、蝎窝和饲养器具使用前要严格消毒。保持饲养区内外,蝎窝内外空气新鲜无污染。 (2)喂鲜活食物,供清洁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 (3)按蝎子的大小、孕期、产仔期和仔蝎各龄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保持最佳温度和饲养密度。 (4)保持饲养区内安静,严防惊吓、摔跌和挤压,减少孕蝎流产的发生。 (5)饮水防治法。每2000只成蝎,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 共研细面,加清洁饮用水2500克,搅拌均匀后,投入海绵。让海绵沾满药液, 放在养殖区内蝎子经常活动的地方,让蝎子自由吸饮。每7天搞一次,每次连续搞三天。可防治各种蝎病。 (6)食疗法。每1000克黄粉虫,用土霉素2片,食母生20片,共研细面,加细麦麸500克,搅拌均匀后,每隔5天喂一次黄粉虫。 再用吃了药麸子的黄粉虫每隔10天喂一次蝎子,可以预防各种蝎病的发生。 9.蝎毒的提取方法: 蝎毒的提取现在已用电子提毒器。 其提毒方法是:两手分别拿起两支镊子,一支夹住蝎子的尾部第一节,另一支镊子夹住蝎子的后腹部第五节,然后将蝎子移近于玻璃载体,脚踏开关通电1~2秒钟, 蝎子便自动排出毒液,立即抬脚断开电源即可。蝎子的排毒量随蝎子体形大小而异。 体形大的排毒量就大,体形小的排毒量即小,再者公蝎排毒量较母蝎多。 最多的可排出4~5滴。提取的蝎毒要尽快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干毒, 低温保存或销售。 10.药用商品干蝎的加工: 药用商品干蝎加工的简便方法是:先将活蝎子放入适当的容器内, 加入浸没蝎子的淡盐水(含盐量放在0.5%),待2~3小时后, 使其活蝎挣扎活动,以充分清洗蝎体内外的泥土脏物,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漂洗干净, 再捞出静置片刻后,按每100克活蝎提取90克精制食盐,均匀的撒在蝎体上,腌1小时后,放蒸锅内汽蒸半小时,取出放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做为药用商品干蝎销售。
猪引种的意义
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补肾、壮阳等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狗养殖的前景更为广阔,我们要重视养殖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养殖的效益。
一、肉狗养殖成本
肉狗养殖的成本主要与投资规模有关,现在假设养殖100只肉狗,成本构成如下文所示:
1、种狗成本
种狗一般都是按组购进,品种不同,价格不同。现在就假设一般的肉狗,单组价格在4500元左右,100只大概需要购进20组,则总费用为9万元。
2、建舍成本
养殖肉狗,自然需要一定的场地。100只肉狗最好分成5圈进行养殖,每圈的面积为30平方米。算上铁丝网、饲料槽、水盆等狗圈构造材料,总的构造成本在1.5万元上下。
3、饲料成本
肉狗是肉食性动物,所以饲料多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常见的有禽类、牛羊肉等等,单只日饲料量大概为1500克,从养殖到出售,每只差不多需要投入300元的养殖成本,总计3万元。
4、防疫成本
狗崽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防疫、驱虫,每只的防疫成本大概为50元,总计5千元。
5、人工费用
养殖100只肉狗,差不多需要雇佣两人,人均月工资为2000元上下,每月4000元。
综上所述,如果不计水电费用的话,养殖100只肉狗,前期总共需要投入15万元左右。当然该费用为预估,仅供参考,具体费用以实际情况为准。
二、肉狗养殖饲料配方
1、乳狗的饲料配方
乳狗的饲料配方以10只乳狗的日饲用量为例,动物肉或内脏850克,用绞肉机绞碎后加鸡蛋3个、玉米粉500克、切碎的青菜850克、生长素适量(按说明书使用),加入少量浓缩的骨肉汤或牛奶、米汤,并逐渐增加稀粥以及少量骨粉和鱼粉。稀粥和骨肉汤开始每次喂30-50毫升,以后逐渐增加到200-500毫升,每天喂1次。
2、仔狗的饲料配方
仔狗的饲料配方为玉米面20%、碎米15%、糠饼15%、菜籽饼5%、豆饼14%、麦麸15%、面粉5%、鱼粉5%、骨粉5%、生长素和食盐各0.5%,最好加喂肉汤,即按每只狗每天用500克猪肉煮成肉汤,连肉一起饲喂,每天喂3次,同时供足饮水。
3、幼狗的饲料配方
断奶的仔狗饲喂35天后转入幼狗(公狗应去势)饲养阶段,饲料配方为玉米面30%、碎米20%、糠饼20%、豆饼10%、麦麸10%、菜籽饼5%、骨粉4%、生长素和食盐各0.5%,由于幼狗生长速度较快,还应加喂矿物质饲料,用温水拌和,每天喂3次,最好加喂适量的动物性饲料。
4、育肥狗饲料配方
幼狗饲喂70天后就转入育肥饲养阶段,饲料配方为玉米面26%、碎米26%、糠饼20%、豆饼10%、麦麸10%、菜籽饼5%、鱼粉2%、生长素和食盐各0.5%,最好加喂脂肪性饲料。
5、肉狗饲料的调制
肉狗饲料的调制主要目的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调制要求卫生、保养分、狗爱吃、易消化、不浪费等,发挥饲料的最佳作用,不能直接消化生淀粉,饲喂前要将饲料进行熟化处理,即把饲料煮成半流状粥糊。
(1)不要将饲料烧糊或夹生。
(2)洗肉要用冷水,冲洗时间不要过长,煮肉时间也不能太长,不应碎烂过度。肉汤要与淀粉类饲料同时饲喂。
(3)粮食原料只需用清水将沙土杂质淘净,不必多次过水。如需浸泡,可在浸泡后将粮、水一起倒入锅内煮熟,以免养分流失。
(4)蔬菜类做到先洗后切,萝卜、薯类等不必削皮。
(5)所有饲料要现做现喂,不宜过夜,防止变霉腐败。
三、肉狗养殖场建设
1、肉狗养殖的场地选择
养狗场要求环境比较僻静,水源充足,水质较好,交通方便,易供电,与住宅区、交通要道、畜禽饲养场、污水坑和化工厂等都有一定距离。场地必须干燥,通风向阳,圈舍周围栽树木,遮阳避暑,冬暖夏凉。
2、肉狗养殖的狗舍设计
肉狗养殖场周围及活动场的水沟要通畅,地面平整,有利于清除粪便。狗舍应面向南或东南建立,要求坚固耐用,且必须符合狗的生活习性和卫生条件。每一间狗舍应有单独的活动场,狗舍用砖瓦水泥结构,门窗可用钢木结构。活动场地以水泥地或三合土为好,稍有坡度,便于排水,隔墙用角铁、钢管和铁丝网围成,既坚固耐用,防止撕咬,又便于清扫、洗刷和消毒。
3、肉狗养殖场建注意问题
(1)采光与通风:日光和换气是狗舍卫生的重要条件,采光窗应为狗床面积的1/8-1/5,安装玻璃窗,夏季通风防蚊。狗舍自然换气安装特殊的人工换气装置。
(2)防湿与排水:狗厌恶潮湿,因此狗舍的建造一定要注意防湿、防潮。狗床应高于地面20-30厘米。下水道最好是大口径暗沟,如果是明沟,则各狗场不得互通,以防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3)防暑与保温:狗怕热,耐寒,狗舍的标准温度夏季为17-20℃,冬季为13-15℃。因此,在南方养狗主要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狗舍周围应植树遮阳,或安装遮阳设备,以备夏季防暑。
四、肉狗养殖技术
(一)肉狗养殖前期准备
1、场地的准备:大群饲养的狗舍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坦且稍有坡度的沙土地上,背风向阳,夏季避荫通风,冬季全日照温暖的地方。狗舍的地下位应低,避免低洼潮湿。狗舍应面向南或东南,并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比较僻静的地方,水源充足,水质较好,交通方便,易供电,与住宅区、交通要道、畜禽饲养场、污水坑和化工等都有一定距离。
2、设施的准备
养狗有高密度圈养和工厂化集约化笼养两种:
①高密度圈养速成法 按10平方米一个圈,每圈养10条~12条。公母分圈、分栏饲养。这样的好处是,与外界隔离,环境安静,利于防疫,便于饲养,省工省力,易于操作。据对照饲养,散养狗每条每天需熟食总量1200克以上,而圈养狗因活动减少,只需800克1000克就足够了,且增重速度还比散养提高20%~30%, 出栏早20多天。
②工厂化集约笼养法 如果在有限的空间里大批量饲养,可采用竹、木、铁制笼具养犬。笼长100厘米,宽、高各80厘米,每笼1条。如需进一步加大密度,可上下两层立体饲养。这样的好处是,造价低,密度大,容量多,整齐化一,易于操作,且空气清新,光照充足,便于观察,利于犬均匀取食和防疫防病。还利消耗,从而快速育肥。
3、技术的准备:饲养几条、几十条狗技术比较简单,但大规模饲养肉狗需要较强的饲养技术,因此需要通过书本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网校"肉狗知识讲座"或电子刊物"养狗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4、饲料的准备:肉狗饲料主要有:玉米面、麦麸或米糠、肉类或动物的内脏和少量的骨粉3%、食盐、青饲料,可结合当地资源选择饲料成分。
5、防疫的准备:狗的疾病有很多种,会引起大批发病、死亡,因要十分重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狗舍的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加强鼠、蚊、蝇等动物传播,加强检疫和预防接种。
6、引种的准备: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相关知识,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把好种铬的质量关、价格关、结构关。
(二)肉狗养殖管理技术
1、饲料要多样化。狗所需的营养物质很多,单纯一种饲料不均衡、不全面。所以,必须多种饲料相互配合,才能满足肉狗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调制饲料。要根据不同的饲料采取不同的调制方法。块根、块茎及青饲料要注意洗净、切细。大豆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要煮熟再喂。
3、“四定”饲喂。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定时饲喂能使狗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每天饲喂2次,小狗可每天增喂1~2次。定量,就是根据狗的年龄、生长阶段提供一定量的饲料,不能太多或太少,一般饲喂八九成饱即可。定温,就是根据不同的季节调节饲料和饮水的温度,做到冬暖、夏凉、春秋温。定质,就是要保证饲料质量,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能饲喂。
4、逐步调换饲料。调换饲料要逐渐增减,不能一次全部更换,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
5、注意饮水。饮水时,要注意水质、水温、水量、时间。饮用水要清洁干净,不能含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饮水量,季节不同饮水量也不同,夏季饮水量最多,一般不要间断。水温要适宜,夏季饮凉水,冬季、秋末及初春饮温水。饮水的时间要选在采食后。
6、食具要专一。每只或几只狗用一个食具,不得更换,并且用后要清洗干净、消毒,一般每星期消毒1次。
7、饲喂禁忌。一忌喂前剧烈活动,二忌啃鸡骨、猪骨、鱼刺鱼骨,三忌食乌贼、章鱼、螃蟹、辣。
从国外引进纯种祖代种猪,或者从国内的种猪场引进外来瘦肉型种猪及中国地方品种种猪,提高杂交猪种的品质。如果猪场主要生产商品猪,可直接引进二元杂种母猪,如果猪场主要生产种猪,那么需要引进纯种猪,可引进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猪种,可以生产和销售纯种猪或生产二元杂种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