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修容(皇宫里有什么王,比如国郡王之类的)

唯诗 科普 2024-03-09 653 0 [db:tag]

这是要看什么朝代的。

“果郡王”是一个专有名词。封号、等级、名称不能一概而论。

皇室子女满15岁后才有封爵,根据本身才干、母亲出身、皇帝的宠爱程度等等,封爵有所不同。同时会随着年龄、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家庆典等有所进封。

一般皇子从贝子开始封到亲王为止,也有些只封辅国公的(比如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

女儿的话一般皇后所生以及特别受宠的封为固伦公主,一般妃嫔所生封为和硕公主,清朝也有个别皇女只有乡君品级。

其他皇室女儿封爵如下: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o i cin wang”。

郡王

爵位名。始置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爵号低于亲王一等,多为诸王长子的封号。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多罗”即满语“理”之意),简称“郡王”。

贝勒

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贝子

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唐朝:

历史上正解为:

尚宫局:设尚宫二人,正四品,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记司

司记二人,正五品,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

尚宫局

典记二人,正六品;是司记的副手;

掌记二人,正七品;也是司记的副手;

女史六人,女史掌执文书。

司言司

司言二人,正五品,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典言二人,正六品,司言的副手;

掌言二人,正七品;司言的副手;

女史四人,掌执本司文书。

司薄司

司簿二人,正五品,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

典簿二人,正六品,司薄的副手;

掌薄二人,正七品,司薄的副手;

女史六人,掌执本司文书。

司闱司

司闱六人,正五品,掌宫内门阁锁匙之事;

典闱六人,正六品,司闱的副手;

掌闱六人,正七品,司闱的副手;

女史四人,掌执本司文书。

尚仪局:设尚仪二人,正四品,掌礼仪、起居之事。下辖四司及彤史,分别是:

司籍司

司籍二人,正五品,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尚宫局

典籍二人,正六品;

掌籍二人,正七品;

女史十人,掌执文书。

司乐司

司乐四人,正五品,掌率乐人演习乐阵,悬拊击退进之事;

典乐四人,正六品;

掌乐四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司宾司

司宾二人,正五品,掌朝见、宴会及赐廪之事;

典宾二人,正六品;

掌宾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司赞司

司赞二人,正五品,掌朝见、宴会、导引赞相之事;

典赞二人,正六品;

尚宫局

掌赞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彤史

彤史二人,正五品,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

尚服局

尚服局:设尚服二人,正四品,掌供服用采章之数,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宝司

司宝二人,正五品,掌服契图籍;

典宝二人,正六品;

掌宝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衣司

司衣二人,正五品,掌衣服首饰之事;

典衣二人,正六品;

掌衣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饰司

司饰二人,正五品,掌巾栉、膏沐、器玩之事;

典饰二人,正六品;

掌饰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唐代尚宫女官

司仗司

司仗二人,正五品,掌羽舆仪卫之事,凡朝贺率女官擎执仪仗;

尚宫局

典仗二人,正六品;

掌仗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尚食局

尚食局:设尚食二人,正四品;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膳司

司膳二人,正五品,掌割烹煎和之事;

典膳四人,正六品;

掌膳四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酝司

司酝二人,正五品,掌酒酝酏饮事;

典酝二人,正六品;

掌酝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药司

司药二人,正五品,掌医方药物;

典药二人,正六品;

掌药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饎司

司饎二人,正五品,掌给宫人廪饩柴炭之事;

尚宫局

典饩二人,正六品;

掌饎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尚寝局

尚寝局:设尚寝二人,正四品,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设司

司设二人,正五品,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

典设二人,正六品;

掌设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舆司

司舆二人,正五品,掌舆辇、伞扇,羽仪之事;

典舆二人,正六品;

掌舆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司苑司

司苑二人,正五品,掌囿园种植花果蔬菜之事;

典苑二人,正六品;

掌苑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灯司

司灯二人,正五品,掌灯烛、膏火之事;

典灯二人,正六品;

掌灯二人,正七品;

女史二人,掌执文书。

尚功局

尚功局:设尚功二人,正四品,掌督妃嫔宫人女红。下辖四司,分别是:

司制司

司制二人,正五品,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

典制二人,正六品;

掌制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司珍司

司珍二人,正五品,掌金玉宝货之事;

典珍二人,正六品;

掌珍二人,正七品;

女史六人,掌执文书。

司彩司

司彩二人,正五品,掌缯绵丝絮之事;

典彩二人,正六品;

掌彩二人,正七品;

女史六人,掌执文书。

司计司

司计二人,正五品,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

典计二人,正六品;

掌计二人,正七品;

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明朝有浣衣局 清朝没有 类似的机构叫 辛者库

为什么古代皇宫里的妃子们都不自己给孩子喂母乳

古代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生孩子那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能活着生下来都是阿弥陀佛的大幸运了!生完孩子的妃子,往往体质虚弱不堪,生活能不能自理都成问题,喂奶就更难了。

后宫属于皇帝,但是后宫绝不能肆意左右皇帝的思想!减少了妃子和孩子的接触,减少母子感情,对今后可能成为皇帝的孩子,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古代皇宫里面的公主妃子们平时都干什么

什么也不干,随时等著伺候皇帝,如果皇帝不来,就自己找乐子消磨时间,文雅一点的琴棋书画,通俗一点的看戏打牌。

清代皇宫里的所有妃子们为什么一生了孩子,孩子就要马上抱走,不让她们自己带,

防止后宫干政,外戚专权。钩弋夫人赐死后,有人对杀母立子的做法不能理解,《资治能鉴》记载了武帝的一段解释:“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 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虽然后来杀母立子的情况减少了,但这方面清朝有一套很完整的皇子养成、教育体制,皇子生下满月后就要离开生母,由奶娘抚养,不是特定节日,平时也是甚少见面。

有利于生母的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身材。

满人崇尚勇武,与自己的母亲分开,避免被溺爱,从而保持民族的坚忍勇武的风格。

提高皇子的地位。皇子如果不是交由大臣抚养,就是由比其生母地位高的人来抚养,没有平级或降级抚养的。

某些妃嫔没有生育能力,故而过继子女来抚养。

培养皇子的独立性,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娇气,能够一心学习治国之道。

皇宫里的妃子都称自己为什么

后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等级分为的名称,只有一定等级以上才可拥有自己独立的宫殿,低等级的只能依附于有独立宫殿的妃嫔,居于侧殿。所以高等级的坐镇独立宫殿的妃嫔自称“本宫”。

如唐朝

1、皇后。

2、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

3、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

4、二十七世妇: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5、八十一御妻: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女御二十二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只有九嫔以上分位的才有独立宫殿,才能称“本宫”。

古代皇宫里为什么不是母亲照顾孩子

为了防止母亲和皇子关系太近,皇子登基后太后专权

古代皇宫里的妃子爱养小狗狗

有可能吧,,闲得没事,养小宠物,,够,狗,鹦鹉,金鱼,都有可能。

皇宫里的妃子等生了孩子为什么都请奶娘喂奶

皇宫里的妃子等生了孩子,都请奶娘喂奶,这是故事是电视剧。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也不是,是也不是。

古代皇宫里的妃子的名称有哪些

不同的朝代是不一样的,你要的是哪个朝代的。

致地说,夏殷以前,中国后妃制度比较简略,文字记述也很模糊,大率将天子的配偶统称为妃。如皇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他的称为次妃。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

《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

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后。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嫔御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这一等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

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 娥、容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东汉的后宫人数没有什么减少,但鉴于西汉外戚权重,改革后宫,嫔御名号只设四等。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諡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 *** 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

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

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吕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唯诗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